Friday, September 28, 2007

祝福




有一年,父親帶著我和大弟去逛工展會,只記得萬人空巷,吃過什麼玩過什麼絲毫沒有印象。順著人流離開的剎那,竟然遇上小弟和湊他的姆媽入場;我和大弟都很雀躍,連忙擠過去親親小弟,因他胖嘟嘟才只有兩歲。想抱他去買棉花糖,但姆媽的一家正被後面的人潮推着前進,小弟眼碌碌好像認得我們,張開手在等我們抱的時候.....如洪水般的人流,已將我們遠遠地分隔了。

那時候因母親不辭而別,父親茫然不知所措;無奈地,只好將小弟暫寄養在同鄉家中,減輕肩膊上的負擔。那一夜,我和大弟嗚咽著要求父親帶小弟回家,承諾我們會盡力照顧他。過兩天父親果然抱着小弟回來了,往後的日子雖然艱辛,然而一家人團聚畢竟更重要,再苦也是值得。

這樁往事,你當然不會記起,也許更不知道。昨天是你生辰,今天借溫馨回憶一段祝賀你健康快樂。至感恩,你不是別人的小弟,而是我的小弟....永遠愛你、和你的一家

Wednesday, September 26, 2007

昨夜夢魂中

昨夜睡得安穩,卻做了一個夢。

星稀夜寒沒有月亮的晚上,剛完成,一項幾乎是不能可完成的任務。守在一座幽暗的森林某個熟悉的角落,等下一步指引。手提電話輕微震動,傳來短訊:94089。快步離開跳上停泊路邊的 Acabion GTBO,飛馳電製駛向中央保險庫。

驗證指紋入內,坐上以聲控駕駛的吊軌子彈車廂,說出號碼它便以高速在半空前進,在一個3乘5米高的倉庫前停下。我整個人俯貼在冰冷的鈦金屬門上,必須用力呼吸,配合體温達至擬定的標準溫度,門上便出現一個跟我人體模型一樣的缺口,剛好容我以正面90度角跨進。

閉上眼晴,在漆黑中保持心境寧靜。等待。

10 分鐘過去依然沒有動靜,是因為我的思緒有些紊亂,必須把它清理。

在全無雜念下,方能聽見最高指令:這任務已經完成,一分鐘後妳的記憶系統會被抽取,自動更新變成一個新造的人。

然後我感覺很累很累,眼皮很重很重的下墜.......

醒來發覺躺在一片綠油油的草地上,風和日麗,四週是青翠的樹林。身邊有個文件袋,打開見一個光鍱盒,上面寫着應該是我的名字 - Nikita 。

Tuesday, September 25, 2007

借夜闌靜處

有些事情,的確很玄妙無法解釋。這幾天不曉得為何老在啍一首歌:借夜闌靜處,獨看天涯星.....只兩句便接不下去,反正沒法記起是誰唱的歌或歌名是什麼,但一直在啍着啍着。

迎月夜呆在電腦前翻來覆去思考,搞不通為何身邊彷彿有好些愛我的人,而我依然獨自困擾地獨自想為何獨自一人,邊喃喃自語地啍着:借夜闌靜處,獨看天涯星.......

終於忍不住去用 google 搜索繼而上 youtube,然後怔住......不,不想解釋什麽......聽着歌看天明,傷心落淚了......

Monday, September 24, 2007

但願人長久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辛棄疾 ~

Saturday, September 22, 2007

事奉



今天去了旺角的基道書樓,參與一位主內弟兄的音樂分享會,感覺溫馨滿溢。當一般人對信徒的認識,仍滯留於不苟言笑、不善辭令、不趕潮流的主觀印象,幾可跟一尊鈍木或苦行僧畫上等號........嘿嘿,實情是很多不同教會的聖樂小組,早已改用電結他和敲擊樂帶領崇拜,活力動感澎湃。牧師講道的題材與時並進,風趣幽默兼而有之。好些有恩賜的教友,又分別帶職事奉以演戲、唱歌、寫作等不同渠道將福音廣傳。

這張名為 "I am not alone" 的原創CD內,收錄了 Lambert 以非主流詩歌見証他生命的轉捩點。特別喜歡其中一節歌詞,[每日我衷心的盼望,旁人從我眼內看到祢....];寫出信徒最大的承擔和使命,如何在俗世中身體力行活出主的愛。

或有人質疑,坊間有部份濫竽充數以宣教為名,實則想册封自己做偶像的偽教徒存在。但路遙知馬力,忠心侍主的僕人,左手行善不會讓右手知道。事奉的主要目的為了榮耀神,非乃役人乃役於人。年前參與教會一次為時八個月的事奉,期間流的眼淚,比前半生加起的總和還要多。非到最後一刻才明白,天父就是要我在祂的聖殿前受挫,讓驕傲的我在眾目睽睽下跌倒,反思學習如何退一步以謙卑服人。

《驕傲在敗壞之先,狂心在跌倒之前》,應當謹記互勉。

Wednesday, September 19, 2007

十二夜


你也許知道膾炙人口的莎士比亞劇目 - 第十二夜 (Twelfth Night or What You Will)。今天做了一些事情,講了一通電話,應該高興。不知怎地心情卻越夜越沉重,而且沉重得有快要窒息的感覺,便莫名其妙地想起了莎翁著名的《第十二夜》,但那明明是一宗喜劇呀,真是弔詭!

原來胡思亂想之際,正好有十二幕回憶在腦海盤旋,縈繞不去。那十二夜,清晰俐落解構了一個人孤寂狂傲仁愛謙厚出塵入俗扭曲再變奏後性格的來由(有點黑色喜劇意味對吧)。十二個不平凡的夜晚,驅使一個不甘平凡的人,甘心走上平凡的路。

今夜已憔悴.......十二夜寫畢,文字飄洋過海在異鄉登陸,立此存照。

一個超乎現實的悲惨世界,任何驚慄的事情都不需合理解釋,所有不合常理的結局都可成立。~ 改變一生的十二夜 ~

Monday, September 17, 2007

冷靜與熱情的歲月



什麼時候需要冷靜?

當有人對錯號碼入座,好想給他指引,但有盤大局在面前需要顧全解釋不清的時候,需要冷靜。

當李天命提問什麼叫做無所不在,是否在擴音器、耳朵和大腸之內這樣那樣的時候,需要冷靜。

當反基者在搖旗吶喊得意洋洋,尚不知道神在察看搖頭歎息的時候,需要冷靜。

當尋求已久的真相快要水落石出的時候,需要冷靜。

什麼時候需要熱情?

當網誌上的人流不斷升高,對來訪的博客需要熱情接待。

當人流不斷升高,博客沒有獲利回吐的情況出現,需要熱情感激。

當獲利回吐的情況出現,博客有保留地持有一手作捧場性質,需要熱情挽留。

所以,容我以真情的文字接待;感激曾經到訪的博客,希望無須挽留,你們會自動長駐守候......伴我同度更多冷靜與熱情之間糾纏不清的歲月。

Saturday, September 15, 2007

信仰邏輯



這裏頭,實在沒有什麼偏見或歧視。

聖經上說:不信的人不能同負一軛。我決不與奸詐的人同坐,也不和虛偽的人來往。喜獨行,是一個選擇,不是一個困局。不用放大鏡展示委屈悲傷,因無助應付生活中各種考驗挑戰,理應住在象牙塔外面對現實。正在學習謙卑俯首追隨十架的路,不作騎在牆頭上隨風擺動的草。這樣,你不必再質疑我擇友和擇偶的準則;我孤單抑或離羣,有可能不是你知識內的範疇。

實在沒理由拉一個和尚去屠房,然後論斷他鄙視拿刀的人,相當嚴重的邏輯謬誤。

Wednesday, September 12, 2007

友誼萬歲




等這一天,好久了。兵行險著,降班求勝,以四十年風光士途押下的注碼,簡直破斧沉舟許勝不許敗。陳方安生,無愧被稱為[香港良心];至於我是陳方安生的超級粉絲,舉凡熟悉的朋友皆知。

緣起於94年,與當時仍為布政司的陳太同行14天,遠赴美國芝加哥及紐約市,出席一個名為《美國電影節巡禮》宣傳活動。彼時我以黃秋生經理人身分,代表嘉禾集團旗下的泛亞娛樂,與秋生一同上路。代表香港的主禮嘉賓當然是陳太,負責策劃整個行程安排是香港政府新聞處。

陳方安生在美國之行,一直以高格調、低姿態的形象出現。任何時候見她,笑容都是那麼親切,令身邊的人如沐春風。演說時則一派大將之風,字字珠璣,鏗鏘有力,從此成為我學習對象。

兩星期的官方活動行程緊湊,難得有一夜可偷空溜出酒店,跟新聞處的CK和影協兩位副主席利雅博和馬逢國,一行四人到就近的酒吧聊天。離開時帶少許酒意的我們,竟然肩並肩在芝加哥街頭上引吭高歌,唱的是 [友誼萬歲].....

一直有人問,離開五光十色而且當時位高權重的娛樂圈,移民加拿大過平淡如水的生活,到底有沒有一刻眷戀或後悔?肯定地答:尋常人看見的,不就是表面風光?心靈貧乏可是致命傷,不及早醫治會死亡哪。

惟獨那一夜唱的 [友誼萬歲],永誌不忘。

Tuesday, September 11, 2007

與神對話

一場末世來臨先兆似的浩劫,驚醒沉睡百年巨人。
求戰非求勝的生靈塗炭,傷感卻無能力挽。
生死存亡瞬間决策,毋人敢說勝券在握。
摩天大樓頹然倒塌、漫天烽煙捲軸廻聲、來不及說的再見。
憤怒、哀嚎、痛不欲生,跨越地理時空身同感受。
我們迫切尋求原因,為什麼容許這樣的事發生?


世上原沒有不可能發生的事,只有可能不發生。
災難源自仇恨、嫉妒、貪婪,一切沒有遵守的教訓。
眼前當應付是一場屬靈戰爭,因敵人與魔鬼同行。
得勝尤如你們得救歷程,必須憑藉信心。
信心憑藉禱告,仰望倚靠至高的神。

* 悼念 911 罹難者,記念 在世哀慟的人

Saturday, September 8, 2007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生與死的距離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竟不知道我愛你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你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想你至痛徹心扉
卻只能埋藏心底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愛只能埋藏心底
而是明明彼此深愛
卻不能夠走在一起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深愛不能一起
而是真愛就在面前
卻茫茫然無處尋覓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茫然無處尋覓
而是只差一點便遇上
卻錯失無法廝守相依

這首一度被誤傳為印度著名詩人 - 泰戈爾 Rabindranath Tagore 所寫的詩,事實上,是港人熟悉的作家張小嫻創作的一節短文改編而成。因她的名句廣泛流傳,其後由一眾人士以接龍的方式續寫,以致有多個版本在網上發佈,引起議論紛紜。

可見媒體的威力;不求真,很容易被誤導。

* 張小嫻的澄清可按標題連結

Wednesday, September 5, 2007

德蘭修女



德蘭修女 Agnes Gonxha Bojaxhiu 於 1910 年出生於科索沃,屬阿爾巴尼亞裔人。15 歲的她決定跟隨姐姐到印度接受傳教士訓練,其後在加爾各答一所中學擔任教職。1947年東巴基斯坦脫離印度獨立,加爾各答湧入了數以萬計被回教徒迫害的難民,霍亂和麻瘋等傳染病爆發街頭。在不斷向總主教及梵諦岡請求下,教宗答應讓她以自由身分行善,並撥給她一個社區讓她幫助有需要的窮人。德蘭修女立即接受醫療訓練,於1950年10月連同其他12位修女成立了[博濟會] Missionaries of Charity,並將傳統修女服飾改為印度婦女穿著的沙龍,以白布鑲上樸素的藍邊。

德蘭修女曾經不畏強烈的反對聲音,在街頭搶救大量垂死的病人,於收容所內替他們清潔並給予休息的地方,其中包括印度教僧侶。她認為人類的不幸並不只存在於貧困、生病、或飢餓,至大的不幸是生病或貧困時沒有人伸出援手,垂死亦沒有歸宿。因此 [垂死之家] 收容所在1952年成立,其後又分別在首都新德里和蘭奇設立分支。

1971年獲教宗保祿六世頒和平獎,1985年獲頒美國總統自由勛章,1979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她都一一婉拒了頒獎宴會和獎金。終身行善,捨己服侍窮人的德蘭修女於1997年9月5日病逝加爾各答,印度政府以國葬形式送別。

深得我心,是她宣揚擁抱垂危的人,讓他們在離世前重拾愛和尊嚴。

* 參巧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Tuesday, September 4, 2007

力保不失



小布殊總統仍未卸任,回憶錄已搶先上市。一直以強硬姿態處理中東問題,至眾叛親離內閣幾近分裂,終於蹩不住要訴一口寃氣。在任期間,先有驚世人禍繼有駭俗天災,都不是尋常事故,只能見招拆招。情報失準、危機管理不善.....動輙得咎。去年《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有篇報導分析頗為中肯;美國的經濟因 911 事件大幅滑落後迅速反彈,而且國內反恐成功,布殊的鷹派作風有一定建樹。

當善忘的國民就伊拉克戰事一面倒指責他,各人在軍事策謀上,又有沒有更具體保證不失的議案?若非這樣,又該那樣是為最好?口誅筆伐當然輕鬆,要在 Executive Order 上落實蓋章,保衛國家人民免遭更大傷害,敢問誰又會比他做得更好了?

失誤肯定有,若功過不能相抵;我說,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他說:我流過的淚,遠比你們想像中為多。世界舞台上舉足輕重的一號人物,軟弱,只能透過文字傳遞;面對鏡頭的他,力保不失到底。

Saturday, September 1, 2007

書札



回港兩個月,唯一娛樂是買書,又特別喜歡逛上樓書屋,不打書釘亦可磨上半天。

自有能力置業開始,書櫃成了家中不可缺少的擺設。為什麼是擺設?因為,永遠是眼高手低,看的速度和買的速度相比,遠遠墮後。安徒生童話是啟蒙老師,人魚公主為愛犧牲化為泡沫,感人至極。自此相信縱使兩情相悅,若有太多迂迴曲折向左走右走的因素,心愛的人最終會錯失在某個角落。

求學時期,魯迅、巴金和朱自清是至愛,冰心、徐志摩卻被狠批過。魯迅先生的文筆和風骨,對我的寫作觀和人生觀,影響深遠。讀亦舒第一本散文【荳芽集】時為1982 年,至最後一本入屋的是【她成功了我沒有】。亦舒最好的作品,不單伴我走過慘綠的少女年代;更成了面對人生各種挑戰時,可順手拈來參考的天書。

過去十年,各大名家如金庸、倪匡、陶傑、林行止、董橋、詹德隆、張愛玲、三毛、李碧華等等的作品,都拜讀過。近日在看龍應台、馬家輝、林夕、黃碧雲.....

書海無涯,只盼多長一雙眼。